|
近日,记者在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了解到,该院六年来培养全国、全市业务人才、技术人才、专业性人才、检察教官等检察人才57人,占全院人员总数的31.1%,占全市检察人才总数的8%,其中11人获得全国检察业务竞赛标兵、能手、优秀公诉人称号,24人获得全市检察业务标兵、能手称号。取得如此佳绩,背后有怎样的秘诀呢?
“检察人才是检察队伍建设的基石。”该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院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理念,针对性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人才培养实施意见》,举办检察人才专题培训班,在普适性教育培训基础上,通过建机制、强举措这两大“法宝”重点加大检察人才培养力度,取得良好成效。
“一方面,建立机制,提升强基能力。”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人才培养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原则、理念、措施、各部门的任务分工,从机制建设入手,采取压担子、铺路子、升位子等激励措施,调动起检察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现有检察人才作用,该院给骨干人才压担子,健全上带下、老带新、师带徒等传帮带机制。对已列入全市检察人才库的人才,该院比照全国检察人才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变以前统一集中培训方式,制定个性化、精细化培养措施。该院还建立了“送培必反馈”制度,规定凡被选送到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市外接受培训的业务骨干,回院后都要将所学内容向本条线或全院干警进行专题汇报,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果。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提升人才能力。”该院在组织各类竞赛评比活动时,除了外聘有关专家教授外,还邀请本院或上级院相关业务方面的检察人才当评委,通过参加评比活动,检验检察人才的业务水平,促其增长才干,强化公道正派的检察职业道德精神。针对复合型人才和办理新类型案件人才短缺的现状,该院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领域专业培训,培养集线索摸排、调查取证、审查起诉、出庭应诉等多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该院还积极组织检察人才从事重点课题研究,支持其参加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或其他重大业务问题的咨询、研究和论证,承担业务培训教学授课任务,参加课程开发或精品课程制作,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全力助推人才“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