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的一棵古榆树下,科右前旗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正在排查古榆树保护情况,病虫害、劈裂、无管护且部分还分布在农户院落等数十个问题被一一记录下来。
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因古榆树而闻名。科右前旗检察院在对古榆树保护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古榆树不同程度存在生长环境不佳、缺乏保护管理、资源档案不完备等问题。此外,之前有关部门在开展专项调研时发现,阿力得尔苏木纳入统计的古榆树共11株,没有一级古榆树与古榆树群。经科右前旗检察院邀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的林业专家共同开展拉网式排查,将该苏木的3株一级古榆树与2个古榆树群都纳入了统计,树木数量从11株增加到600余株。为持续开展“抢救式”整改,科右前旗检察院就古榆树保护案件整改效果召开公开听证会,向9个苏木的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助力启动全旗范围内的古树保护专项行动。督促当地政府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将管护责任压实到具体责任人,以检察之名守护文化记忆。
这是科右前旗检察院推进公益诉讼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科右前旗检察院“益”路前行,持续做好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实事,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林地草原“碧绿绵延”。科右前旗“草原最美边境线”美名远扬。为全力维护乌兰毛都大草原生态安全,科右前旗检察院坚持以环境修复、生态治理为目标,坚持打击犯罪与生态修复并重,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刑事负带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当事人、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植被。目前该区域10928.95亩土地已通过自然修复方式恢复植被,6148.3亩土地已通过人工种草方式恢复植被,周边设立了警示标志牌并埋设界桩,有效避免了越界开垦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针对走访中发现沿边满族屯满族乡有外来入侵物种刺萼龙葵生长问题,科右前旗检察院向当地政府发出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刺萼龙葵治理的建议,同时建议当地其他乡镇加强对刺萼龙葵生长情况的排查防控。截至目前,全旗共治理草原深处刺萼龙葵5.26万亩,林地草原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河流湖泊“水清岸绿”。针对察尔森水库增殖放流不达标问题,科右前旗检察院与察尔森水库管理局共同制定《关于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办案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建立地方增殖放流禁渔期制度,并推动出台《科右前旗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办法》。7月10日上午,科右前旗检察院派员参加察尔森水库2024年度增殖放流活动,察尔森水库管理局依据整改方案,2024年投放细鳞鲑5.1万尾,黑龙江茴鱼1.4万尾。同时,科右前旗检察院在“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对全旗范围内河流、湖泊进行排查,对违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的行为进行整治,推动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就阿尔山市、科右前旗两地交界处牧民私自修建防洪堤坝缩窄河道,影响行洪导致安全隐患问题,联合盟旗两级水利及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充分发挥了1+1>2的协同治理效应,将河湖安澜的“安全网”织得更牢更密。
野生动物“得其所哉”。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冬季大批野生黄羊跨越中蒙边境来到科右前旗境内栖息,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科右前旗检察院结合“沿边口岸检察统一行动”,依托“林草长+检察长”机制,积极开展巡林巡草活动,踏查黄羊保护情况。为了给远道而来的黄羊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与满族屯满族乡政府友好交流,形成保护合力。向沿边牧户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牧民群众和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监督举报机制,同时建议乡政府采取人工巡查与点位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为黄羊撑起“保护伞”。在涉及野生动物案件办理过程中,科右前旗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包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支持起诉、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手段,督促行政机关严格监管,监督相关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修复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
青山不语,绿水为证。科右前旗检察院将继续在守护绿水青山上“益”路前行,以公益诉讼绘就靓丽生态底色,在新征程上书写生态保护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