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科右前旗某镇张某、李某夫妇二人的生活陷入绝境。2024年10月,陶某驾驶车辆肇事逃逸,造成张某重伤二级(全身多处骨折、颅内出血)、李某轻伤二级,二人均丧失劳动能力。家中13亩耕地的微薄租金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高昂的治疗费用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且二人至今未获得陶某任何赔偿。
主动发现,检察温情暖民心。科右前旗检察院在排查刑事案件线索时,发现这对因案致贫、因案失去生活来源的夫妻,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检察官迅速行动,为张某、李某夫妇申请到司法救助金1.5万元。同时,积极提请兴安盟检察分院联动救助,成功争取到兴安盟检察分院救助金1.5万元,救助总额达到3万元。
创新机制,“造血”帮扶谋长远。如何让这笔“救命钱”发挥更持久的作用,真正帮助这个破碎的家庭走出困境?科右前旗检察院没有止步于一次性现金救助,而是积极践行兴安盟检察分院“司法救助双向延伸大治理”工作机制,做到“前置延伸主动服务、精细化救助、后续延伸长效治理”。
科右前旗检察院创新帮扶模式,将其中一部分司法救助金,注入科右前旗某合作社。依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这笔资金作为资产收益本金,合作社承诺保障本金安全并按年向张某夫妇支付固定收益(不受盈亏影响)。合同期满后,一次性返还本息。这意味着,张某夫妇在获得一部分救助金解燃眉之急的同时,另一部分救助金每年还能为他们带来稳定的分红,形成了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期生活保障,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人民监督,阳光司法促公正。7月25日,为确保这项创新性救助举措的公开透明和有效落实,科右前旗检察院主动邀请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三重身份”的苏继明同志,对本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特别是该司法救助案进行专项监督。
在监督活动现场,院党组成员、第三检察部主任春华详细介绍了本院司法救助工作的整体情况,重点阐述了“双向延伸大治理机制”的运行成效及张某夫妇案件的具体办理过程、救助方案和资金注入合作社的创新做法。妇联代表和合作社负责人也来到现场,共同说明了资金注入的协议细节、保障措施及未来的分红计划。
人民监督员苏继明认真听取了汇报,仔细翻阅了相关材料,并就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救助金额的确定依据、合作社的选择标准、资金安全保障机制、分红能否按时足额到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询问。他对科右前旗检察院主动履职、创新帮扶模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检察为民的情怀和担当,是“双向延伸大治理机制”的生动实践。同时,他强调了对救助资金后续使用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督的重要性,确保每一分救助款都用在刀刃上,切实帮助受助家庭走出困境。
张某夫妇的案件,是科右前旗检察院深化落实“司法救助双向延伸大治理机制”的一个缩影。从主动发现线索、及时发放救助金,到创新资金运作模式实现长效帮扶,再到主动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确保公开透明,每一步都体现了检察机关服务民生、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和温度。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救助,更是司法温度的传递,为因案致贫的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科右前旗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司法救助工作,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可感、可触、可信的方式实现,为建设平安前旗、法治前旗贡献检察力量。